• <td id="okkm6"></td>

    以史鑒今 資政育人

    <<返回首頁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國是春秋

    周恩來與新中國的文物保護(上)
    來源:《黨史博覽》2012年第1期  作者:何立波  點擊次數:

     

    中國是世界文明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歷史悠久,文物眾多。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為文物保護工作嘔心瀝血,作過許多重要指示和要求。在舊中國爛攤子的基礎上,他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使大批珍貴文物得以保存至今。他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發揮文物的作用,對我國的文物保護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指示成立文物收購小組,秘密收購海外中國珍稀文物

    20世紀50年代,周恩來到文物大省陜西視察時,就對文博系統的同志說:“我到哪個地方,都愛看這些東西,因為它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可以了解這個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span>

    早在全國解放前夕,周恩來就指示前線部隊要注意保護全國各地的重要古建筑。194957日,周恩來發出指示,要求前線部隊對浙江南潯鎮劉氏嘉業堂藏書樓和山西太原城內藏有南宋雕刻磧砂版《大藏經》的普善寺“特予保護,以重文化”。由于周恩來的過問,劉氏嘉業堂重要的藏書得以保存。后來劉家將這批藏書捐給了人民政府。寧波天一閣原為明代嘉靖年間兵部右侍郎范欽的私人藏書樓,始建于1561年,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古籍浩瀚,素有“南國書城”之盛譽。天一閣原有藏書7萬余卷,幾經流失,不斷受到破壞和掠奪,到1949年時僅存1.3萬卷。寧波解放前夕,周恩來要求三野九兵團,在攻城時必須保護好天一閣藏書樓,使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保存,重獲新生。周恩來還指示編印了《全國古建筑文物簡目》,分發給解放軍各部,請他們注意保護。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周恩來主持的政務院會議上,多次討論文物保護問題,從建立機構、培養干部到制定方針政策,對文博事業的發展給予極大的關注和支持。政務院先后頒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規,如《禁止珍貴文物圖書出口暫行辦法》、《古文化遺址及古墓葬之調查發掘暫行辦法》、《關于保護古文物建筑的指示》等。

    周恩來非常關心文物征集工作。唐代著名畫家韓晃的唯一傳世之作《五牛圖》,堪稱稀世珍品,在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被掠走,從此下落不明。1950年初,一位華僑托人致信周恩來,稱《五牛圖》出現在香港,收藏者有意出手。他本來想從畫商手中收購以獻給國家,但苦于財力不足,迫切希望中央政府能購回這件流失在海外的中國繪畫珍品。周恩來立即給當時負責文物工作的文化部作出三條指示:一、派專家赴港鑒定,確定真偽,如系真品,立即購買;二、派可靠人員專門護送,確保安全;三、文物運回后,交給收藏條件好的單位妥善保管。文化部接到周恩來指示后,立即組織專家赴港,鑒定《五牛圖》確系真跡,經過多次交涉,最終以6萬港幣買下。

    解放前,由于戰亂,許多國寶級文物流落各地,有些不知去向。新中國成立不久,文化部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鄭振鐸獲悉:流失出去的大批古書畫及古錢幣等珍貴文物被人帶到了香港。經再三思量,鄭振鐸向時任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的郭沫若和文化部部長沈雁冰作了緊急匯報。三人經反復研討,決定以文化部的名義向周恩來匯報這一情況。19513月,周恩來接到報告后,在國家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立即同意由國家撥??顡尵任奈?,并成立文物收購小組,秘密進行文物收購,將一批珍貴文物及時搶救了回來。其中最著名的是1951年從香港購回的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旬的《伯遠帖》,體現了新中國的文物政策。

    此后,文物收購小組在香港陸續收購了許多珍貴文物,如董源的《瀟湘圖》、宋徽宗(趙佶)的《祥龍石圖》、馬遠的《踏歌圖》、李唐的《采薇圖》、吳鎮的《漁父圖》、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等40余件書畫作品,這些都是古代繪畫藝術的珍品。

     

    主持制定《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

    20世紀50年代,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高潮時期,這也給文物保護工作帶來新的課題。在建設中,常常會觸動地下和地面的文物。這些文物,該不該保留,哪些要保留,哪些該拆除,應該遵循什么原則,周恩來在1953年的一次政務院會議上說:“我對文物問題很感興趣,然而面對今天大規模建設事業,假使在保存歷史文物問題上主導思想不一致,北京的城市規劃就會遇到問題?!彼终f:“保存文物和民族文化遺產,就要使其發揚光大。我不是說我們要前進,要發展文化,就不保存文物,不要民族文化遺產,不是的,我是強調要推陳出新?!薄安患舆x擇、不加分析地保存文物,不僅不應該,而且也不可能?!敝芏鱽碚J為保存文物一定要跟我們的發展結合起來,完全孤立地去看,不去看發展前途,至少是一種局部的、眼前的看法,不是全局的、長遠的看法。只有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才能使古代文物傳之久遠,對全人類的文化有所貢獻。

    1954年,北京的城市建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原來的街道太窄,早已不適應飛速發展的交通要求。當時在城內的大街小巷還保存著許多牌樓,有的已成為城市交通發展的嚴重障礙,對這些牌樓是保存還是拆除,提到了國務院會議上進行討論。有人主張全部拆除,也有人力主保留,甚至慷慨陳詞,潸然淚下。周恩來耐心地聽完雙方的爭論,最后意味深長地引用了李商隱的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彼麌烂C地指出那種完全不考慮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而片面強調要保護牌樓的人的“黃昏”思想,并且決定把那些嚴重妨礙交通的牌樓拆除,其中有一定藝術價值的遷移到另一個地方加以保存。

    在北京修建地鐵的初步規劃中,要經過建國門元代古觀象臺。施工指揮部提出了拆遷建國門古觀象臺的方案。北京古觀象臺是全世界最古老的觀象臺之一,以使用年代最久,保存的大型古天文儀器數量最多和完整而著稱。同時,古觀象臺還保存了一批珍貴的古代天文、氣象觀測記錄和數據資料等, 其中包括從1724年至1902年近180年間的氣象記錄完備資料,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氣象觀測記錄,一旦被拆毀,一個重要文物遺跡就將永不復存。如果搬遷,也將會對古往今來從現址觀測到的天文資料、天體變化的寶貴數據等造成重大損失。文化部圖博文物事業管理局要求地鐵改線,以保護古觀象臺。周恩來在圖博文物事業管理局的報告上批示:“這個天文臺不要拆,看繞過成不成,有什么困難,寫個報告來?!边@座當今世界上保存天文儀器年代最早的古天文臺就這樣被保留了下來。

    200871日,北京石景山區首次為轄區內的兩棵古銀杏樹立碑。從碑文中人們首

    次得知,在北京修建地鐵一號線時,為保護這兩棵古樹,周恩來批示,修改地鐵建設方案。這兩棵古樹位于玉泉路口西北側路邊,已有700多歲的“高齡”,是元代靈福寺遺址遺存的樹木,目前都是國家一級古樹。在地鐵原建設方案中,這兩棵古樹正好處在玉泉路站站口的位置。為保護古樹,周恩來批示,修改地鐵建設方案,延長玉泉路站至八寶山站地鐵的距離,兩棵珍貴的古樹得以存活至今。

    1961年,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經國務院全體會議討論通過,公布了《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和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的指示》,再次明確和強調了文物保護管理的方針。從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納入了計劃管理的軌道。所有這些,都是與周恩來的親切關懷和具體指示分不開的。

     

    關心文物維護與修復,敦煌莫高窟成為其中的代表

    加強文物保護,維護和修復工作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項。周恩來始終關注著文物的保護、維護和修復工作。

    敦煌莫高窟的搶救,是周恩來關心文物維護與修復的范例之一。

    1951年,在周恩來的關懷下,敦煌藝術研究所(后改為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常書鴻等人把敦煌壁畫摹本和出土文物拿到北京展出。展出之前,周恩來專程到展廳與常書鴻親切交談,從重慶相遇談到現在工作人員的生活情況,并對展覽的陳列、布置、說明、參觀路線等一一作了具體指示。196134日,國務院公布敦煌莫高窟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2年,敦煌文物研究所為了進一步推進文物保護工作,向文化部呈交了《關于加強保護莫高窟群的報告》,提出防止鳴沙山山體向前移動,以免造成石窟巖壁倒塌,使敦煌壁畫、彩塑毀于一旦的具體加固意見。報告呈送國務院后,受到周恩來的高度重視。19619月,國務院派出由文化部副部長徐平羽率領的10余名專家學者,組成敦煌工作組前往莫高窟進行考證。專家們發現,維修這座歷經1600多年、規模宏大、屢遭人為嚴重破壞和風雨侵蝕的石窟,耗資巨大。而當時我國正處于困難時期,內憂外患,財力十分拮據。為此,專家們制訂了一個先搶救最危險地段,再分期分段實施全面保護的長遠規劃。

    1017日,文化部黨組根據調查情況給周恩來呈遞了報告。為保證洞內壁畫和彩塑的安全,文化部提出了搶救性的保固工程意見,申報經費25萬元及水泥、木材等施工材料。周恩來在第二天就作出明確批示:“請計委在一九六二年度計劃中加以安排,并于今年批準文化部在其經費中預撥五萬元?!?/span>1962年,我國國民經濟還十分困難,國民經濟調整剛剛開始。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對搶修莫高窟經費給予特別批準,可見對文物事業的高度重視。這樣,新中國對敦煌莫高窟的第一次大搶修拉開了序幕。搶修工程自1963年秋季施工,歷時3年,于1966年竣工。層層疊疊、巍峨壯觀的堅固棧道,為工作人員和中外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適、暢通、便捷的通道。敦煌莫高窟成為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中迄今為止保護最好的石窟,也成為周恩來關心和保護敦煌藝術的歷史見證。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發生了好幾起古代文物建筑遭雷擊起火被毀的事件。1952年,坐落于河北遵化縣的清東陵康熙景陵大碑樓,因遭遇雷擊全部被燒毀。19566月的一個夜晚,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又接到消息,位于北京明十三陵長陵的*恩殿(楠木大殿)被雷擊起火。中國的古代文物建筑,大多為木結構或磚木結構,最怕的就是火災。許多歷史文獻中記載的“天火”即雷擊引起古建筑火災的事例比比皆是。

    長陵*恩殿起火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周恩來那里。他立即指示文化部文物管理局會同北京市有關部門人員,一起前去檢查處理。局長鄭振鐸接到周恩來指示后,立即約請梁思成等一同去現場察看。大家發現,大殿的后金柱柱頂被雷劈裂,柱頂呈現黑色被燒焦的痕跡,但整個大殿的外觀并沒有受到破壞,依然完好。這時,大家的心情才放松下來,因為*恩殿是全國唯一的一座巨型楠木大殿,是彌足珍貴的國寶級文物建筑。一旦焚毀于雷擊火災,將會讓國人痛心疾首。隨后,鄭振鐸、梁思成給周恩來呈遞了一份報告。周恩來很快以國務院的名義發出通知,要求在全國重要的古代建筑上都要安裝避雷針。避雷針的安裝,有效地防范了雷擊導致的火災,保護了一大批古代建筑。

    友情鏈接

    鄭州擎天近代中國研究國家檔案局國史網求是網鳳凰網國際在線中國青年網共產黨員網光明網中國日報網央視網中國網新華網中國政府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人民網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網河南黨史網

    黨史博覽雜志社主辦 Copyright ? 2000-2018 中共黨史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黨史博覽雜志社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豫ICP備18012056號-1
    噜噜色噜噜网色妞网AV
  • <td id="okkm6"></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