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月革命始,很多華僑即對新生政權存在不少負面評價。這一現象到20年代后期也沒有多少改觀。1928年春,一份莫斯科中山大學的調查報告顯示,莫斯科地區的華僑無論參加華僑俱樂部與否,罵聯共(布)是“窮黨”的大有人在。報告認為,如不設法改變現狀,“華僑們在這個組織之下待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也不明白蘇維埃是個什么東西”。
中大學生積極用墻報、演講等方式宣傳蘇聯社會經濟建設的成就,以喚起和強化華工對蘇聯的認同。改組后的華僑俱樂部實際負責人張成功,曾負責華僑俱樂部的墻報工作,每期的版式和具體題目都由其設計。他積極搜求稿源,還曾要求中大將譯成中文的國際新聞稿件抄給他一份,以便從國內和國際兩個角度宣傳蘇聯?!皷|方工人指導員”之一的謝懷丹,在其所工作礦區也辦了墻報,被稱為“紅色角落”,宣傳蘇聯和礦區建設成績,揭露中國反動政府的黑暗統治。陳洪時則攜帶在中大印刷好的宣傳標語和畫報,到遠東向華工散發。
通過這些措施,中大想讓華工明白,“蘇聯力量的強大,就是中國革命和其他各國革命力量的強大,蘇聯工人階級的成功就是中國工人階級和其他各國工人階級的成功,所以每一個華工都應當起來竭力幫助現在的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曉政摘自《中共黨史研究》2018年第2期,孫會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