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okkm6"></td>

    以史鑒今 資政育人

    <<返回首頁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史海鉤沉

    “復活”的楊公素
    來源:《黨史博覽》2013年第2期  作者:孟 醒  點擊次數:
    ■一■
          楊公素原為楊度與徐粲楞所育之子,他前面有兩個姐姐:大姐楊云慧、二姐楊云碧。1932年已在蘇州東吳大學讀書的楊公素,因與母親就生活費一事發生爭執,負氣離家出走后不知所終。1941年,楊公素的東吳大學同學好友佘貽澤,為了掩護自己從事革命活動的真實身份,就用了楊公素這個名字,并以此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其后,楊公素之名便一直沿用下來。
          佘貽澤,1911年生,四川大寧(今巫溪)人。在20世紀20年代的大革命中,年僅十幾歲的初中生佘貽澤就參加了工人運動。大革命失敗后,他重新回到課堂,于1928年春,插班進入東吳大學附中初三年級就讀。在蘇州讀書七年半,直到從東吳大學畢業。
    在高中階段,佘貽澤是足球、籃球場上的中堅分子,學生中的知名人物,并因此結交下不少朋友和幾位密友。楊公素就是其密友之一。佘貽澤在其所著《滄桑九十年——一個外交特使的回憶》中描寫楊公素時寫道:“他長得白凈文靜,戴副眼鏡,個子不高,穿著入時,一副公子哥兒形象?!?br />       楊公素的母親很擔心兒子結交紈绔子弟,染上惡習,于是對之管教甚嚴。楊公素為打消母親的疑慮,就將佘貽澤帶到家里去玩,并從此長相過從,親如家人。但楊公素并不只有佘貽澤這樣一位朋友,他還結識了一些紈绔子弟,因此不時與母親產生沖突。他的離家出走很大程度上與此有關。
         楊公素失蹤后,佘貽澤曾在楊公素母親的要求下,跑到鎮江打聽近期長江里有沒有人落水的事,并在《江蘇日報》上登載了尋人啟事,最終并無結果。
          佘貽澤先后擔任過中共中央北方局研究員、解放區救濟總署秘書組組長。新中國成立后,他歷任天津市外事處副處長、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外事處處長、外交部第一亞洲司副司長、中國駐尼泊爾大使、中國旅游事業管理局副局長、中國駐越南大使、中國駐希臘大使等職。


    ■二■

          1935年春,佘貽澤從東吳大學畢業后,投考了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的研究院,志向是研究中國的邊疆問題。9月,佘貽澤就讀燕京大學的研究生。1937年畢業時,他完成論文《中國土司制度》,并向校方提出愿繼續留校。但盧溝橋的炮火迫使佘貽澤等眾多知識分子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經過蘇州時,佘貽澤曾與楊公素的母親及兩個姐姐楊云慧、楊云碧有過短暫的會面,楊家人正在緊張地商量逃往哪里。幾天后,佘貽澤離開蘇州,乘船到達武漢。1937年底,他加入武漢大學學生戰地服務團,北上山西趙城(位于山西南部,舊縣名)。國民黨第十四軍軍長李默庵搞了一個趙城十四軍戰地工作人員訓練班,佘貽澤任教官。該訓練班的主任是李默庵,副主任是該軍下屬兩個師的師長,一個是八十三師師長劉戡,一個是十師師長彭杰如,而實際的負責人則是八十三師參謀長魏巍。
          1938年6月,八十三師師長劉戡升為九十三軍軍長。佘貽澤被任命為靈(石)、霍(縣)、安(澤)、趙(城)四縣九十三軍特派員,負責組織四縣的抗日人民自衛隊。此外,佘貽澤還兼任八十師屬下一個團的指導員。1938年秋,佘貽澤等三人拿著九十三軍的介紹信,與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接洽后,乘八路軍運物資的卡車去延安進行考察學習。在延安期間,佘貽澤曾受到毛澤東的接見。1939年初,佘貽澤被劉戡任命為軍部秘書兼九十三軍地方工作委員會秘書,后又被委任為上校秘書。1939年底發生打壓犧盟會、決死隊的“十二月政變”后,佘貽澤看清了國民黨真反共假抗日的面目,他開始秘密尋找共產黨組織。1940年5月間,佘貽澤借故離開九十三軍,經西安抵達重慶。
          去重慶途中,佘貽澤曾在成都停留,并去華西壩看望了楊公素的大姐楊云慧。
          在重慶,佘貽澤寫信給新華社要求拜訪后,新華社社長潘梓年約他在曾家巖見了一面。潘勸佘貽澤仍回晉東南敵后做抗戰工作。于是他又返回西安,想通過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去八路軍總部。八路軍前方總部秘書徐立行代表組織同佘貽澤談話,因為此時魏巍已投奔八路軍,決定他重返九十三軍,團結劉戡繼續抗日。就這樣,佘貽澤又回到了九十三軍。
          1941年3月初,佘貽澤被劉戡以“共產黨密探”之名關押進洛陽勞動營。這年6月中旬的一天晚上,他與被關進勞動營的西北工合的劉群設法逃出了勞動營,躲進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因國民黨在外面緊急追查,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處長袁曉軒要佘貽澤改名換姓作為掩護,佘貽澤很自然地改用了“楊公素”這個名字。之所以改用老友的名字,他自己說:“這自然是干工作不得已改名,但也有紀念這段友情的意思?!碑斎?,這還有另外的考慮:不僅是楊公素已失蹤多年了,恐已不在人世,而且他諳熟楊公素的家世,萬一遇到盤查他也好從容應對。


    ■三■

          實際上,佘貽澤被抓進勞動營時,雖然一直在為地下黨工作,但還沒有正式加入共產黨。在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他改名楊公素后急于加入共產黨,但袁曉軒告訴他組織問題要去前總解決。1941年10月,楊公素被分配到前總司令部秘書處后,即提出入黨申請,并寫了一份自傳。
          楊公素的入黨介紹人是秘書處的兩位同志:一位是他的燕京大學同學吳青,一位是留學德國歸來的劉文華。1941年11月,楊公素被批準入黨。鑒于他的復雜經歷,支部討論他的入黨問題時,許多同志持懷疑態度。還是彭德懷參加了討論會,并作說明后,他的組織問題才得以解決。因為他接受組織安排在九十三軍所進行的工作,只有彭德懷、左權等幾位八路軍高層領導知曉。如果彭德懷不予說明,別人不僅不知道,而且也是不可能相信的。
           即使這樣,在1943年的黨內整風運動中,楊公素因為這段復雜的經歷,還是被打成了“特務”。楊公素反復交代自己的歷史和找黨的經過,但一直不能過關。三四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對他進行車輪戰一般的勸說、威脅與恫嚇。經過痛苦的猶豫之后,他“順從了黨的要求”,編出了一套劉戡派他來搞間諜活動的謊言,最后得到了寬大處理。
          楊公素在審干運動中的表現是值得敬佩的,他為了不連累別人,曾百般自污。后來,他內心斗爭很久,覺得自己欺騙了組織,又找到支部書記去翻案。此事一時作不了結論,楊公素仍過組織生活,但被停止工作,聽候審查。好在真相最終得以弄清。
          新中國成立后,徐粲楞在報紙上見到了楊公素的名字,以為是自己的兒子,懷疑他是因為參加革命而失蹤了,便立刻寫信向報社查問。對此,楊云慧在《從?;逝傻矫孛茳h員——回憶我的父親楊度》中有如下描寫:“不久收到回信說,‘我不是你的兒子楊公素,我是他的同學×××’。我生母的希望成了泡影。后來,二妹云碧找到了×××(應該是楊云碧的天津之行),問他:‘你為什么要用楊公素的名字?難道你知道他已經死了嗎?’對方回答說:‘我并不知道他的下落。不過,我當初從陜甘邊境去延安時,為了要避免胡宗南部隊的逮捕,就用了楊公素的名字?!敃r你這樣做,難道不怕連累楊公素本人和他的親屬嗎?’二妹進一步追問。對方沒有回答?!鄙厦孢@一段對話,佘貽澤在《滄桑九十年—— 一個外交特使的回憶》里并沒有記載,而是寫道:“我也知道解放后楊公素的名字忽然出現在報上,(會)引起楊家的歡樂與誤解。1965年,我去上海專門同楊公敏(楊公素的弟弟)一起去見了公素的母親與大姐楊云慧,解釋了我改用公素名字的經過,他母親才明白了說,你就像公素一樣是我的兒子?!?br />        在那樣一個風雨如晦的年代,改名換姓是經常的事,但如此交織著友情、歡樂、痛苦、等待和失望的奇特情節,不能不讓人深思,并唏噓不已。

    友情鏈接

    鄭州擎天近代中國研究國家檔案局國史網求是網鳳凰網國際在線中國青年網共產黨員網光明網中國日報網央視網中國網新華網中國政府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人民網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網河南黨史網

    黨史博覽雜志社主辦 Copyright ? 2000-2018 中共黨史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黨史博覽雜志社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豫ICP備18012056號-1
    噜噜色噜噜网色妞网AV
  • <td id="okkm6"></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