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我國文摘類權威期刊《新華文摘》,2021年第12期全文轉載我刊2021年第3期發表的《中國軍隊中的首批黨代表形象》(作者:談志興)一文。
文章摘要:在中國軍隊中實行黨代表和政治部制度,是孫中山“以俄為師”推進政治建軍、建設新型軍隊的重要舉措,在中國軍隊歷史上是新生事物。1925年東征時期擬定、國民革命軍成立后公布的《國民革命軍黨代表條例》中規定:“為灌輸國民革命之精神,提高戰斗力,鞏固紀律,發展三民主義之教育起見,于國民革命軍中設置黨代表?!?/span>
1924年6月,黃埔軍校創立,孫中山任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廖仲愷后來又擔任“所有黨軍及各軍官學校講武堂”的黨代表,簡稱“各軍黨代表”。1925年8月廖仲愷遇刺后,汪精衛接替擔任“各軍黨代表”。進入1926年國民黨在各軍陸續任命各級黨代表。由于各軍設立了黨代表,舊有的“各軍黨代表”一職便更名為“總黨代表”,仍由汪精衛擔任。在總黨代表下,初期的國民革命軍,在軍級大多只設“副黨代表”,理由是各軍不易覓任與軍長資格相等人才,故暫設副黨代表,行使黨代表職權。以周恩來、李富春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就曾在國民革命軍各軍、師中擔任過副黨代表或師黨代表,展現出杰出的政治工作才能。